昨天,事故现场在确保救援人员安全的情况下,继续开展地毯式搜救,并采取网格化推进的方式。
国家防总派5个工作组
协助地方开展抗洪救灾
国家防总24日派出5个工作组分赴贵州、广西、云南、四川、重庆,督促地方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开展隐患排查,强化人员转移避险,全力做好今年防汛抗洪工作。
23日21时20分许,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鸡场镇发生山体滑坡,导致21幢房屋被埋。此外,23日下午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发生山体垮塌,21日下午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发生山洪灾害,均造成多人伤亡。
24日晚,国家防总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防汛抗旱指挥部及国家防总各成员单位发出紧急通知,强调当前正值我国“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切实落实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各项防御措施,全力做好今年防汛抗洪各项工作。
使用生命探测仪
现场继续进行专业搜索
经过一夜降雨,25日一早,事故现场终于放晴。据央视消息,因为24日晚的雨水冲刷,滑坡体上形成泥石流,上方滑坡体还有塌方的危险,安全救援难度很大,救援人员在滑坡体上开挖了长度约200米的排水渠。救援人员也表示,25日的救援过程中,现场不时有泥石流滑下,救援甚至一度因为泥石流暂缓。
山体滑坡发生区域呈“人”字形状,而被埋的21幢房屋主要分布在半山腰和山脚。据悉,滑坡现场救援区域共划分为a、b、c三个区域,a区在“人”字形滑坡体的右下侧,b区在滑坡分叉的左侧,c区在滑坡分叉的左下侧,靠近山脚。
据现场的中国安能第一工程局救援人员介绍,7月24日,滑坡体a区陆续搜救出3名失联人员,但不幸均已遇难。根据联合指挥部的任务部署,25日,安能救援人员继续用4台挖掘机对a区的另外7名失联人员进行针对性重点搜救。为了避免对失联人员的二次伤害,救援现场还有效运用了人工搜救的办法。同时,调派另外4台挖掘机对c区进行搜救。
此外,救援人员已使用生命探测仪展开专业搜索。
据介绍,中国安能救援队联合专家组认真研判分析,采取“顺坡开槽、由点拓面、网格搜寻”的战法剥开覆盖层,开挖土方减少山体覆盖面。同时,根据被困群众家属指认,采用“以房定位、以房找人”的办法,先找到房子周围的水泥路再找房子,当大型机械设备开挖到房子的周围以后,再采用机械开挖和人工搜救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协作救援。
一家15人失联
年龄最小的1岁多
昨天,38岁的王选雄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他家有15名直系亲属在山体滑坡中失联:65岁的父亲金海周,64岁的母亲周粉花,10岁的儿子王斌,4岁的女儿王亚芳,二叔王于坤,二婶付干花,堂弟王心中,弟妹徐华艳,堂姐卯小引,堂姐夫顾明松和他们1岁多的女儿,侄儿王千册、王才精、王栓良,四叔杨坤海。
事发时,王选雄和妻子在外地打工,逃过一劫。他是焊工,平时在工地里打零工,“跟着工程各地跑,一个工程一般能干两三个月”。亲戚的电话打来时,他正在镇上一处高层做焊接,“听到电话,我手忙脚乱摘掉安全带,说家里出事了,衣服没换澡也没洗,喊上舅舅找车连夜送我回来”。
平日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租住在六盘水市,“一个套间,一年4000多元。”10岁的孩子开学就要读小学4年级,4岁的女儿也准备送去幼儿园。妻子在菜市场支了一个摊点“卖小菜”,照顾两个孩子的生活。他则十天半个月回家一趟,一家4口团聚。
7月,许久没见到孙子、孙女的两个老人很想孩子,“正赶上暑假,就送孩子们回爷爷奶奶家住下了”。
讲述
“刨土30分钟 我救出了侄子”
因为在六盘水市人民医院看护生病的母亲,周小波和母亲在此次山体滑坡中躲过了一劫。昨天,周小波告诉北青报记者,他家房子是一层的平房,建在半山腰的一处平台上,事故后被滑坡掩埋,他是接到亲戚的电话才知道家里出事了。“23日当晚10点多,我儿子被救出来,还有意识,但腿骨折了,还有一些皮外伤。24日凌晨4点多,我大哥被救出来,但受伤比较重。现在,我大哥和我的儿子都还在医院的icu。”
同样在半山腰,卯勇家比周小波家幸运,他家的房子现在依然屹立在一片黄泥中的绿色“孤岛”上,刚好被滑坡避开。卯勇说,事发当晚,他刚好外出不在家,接到父亲电话让其回家帮忙救人才知道村里遭遇了山体滑坡。“我赶到现场时,堂弟的妻子和儿子躲在一个空隙里,他已经把妻子拉出来,让我赶紧救他儿子。当时,十几岁的侄子还清醒,能跟我们对话,我和我‘老表’陈贵发赶紧用手刨土,想把人救出来。因为堂弟的妻子受伤比较严重,后来陈贵发帮忙背出去送医,就剩我一个人继续刨土,刨了大约30分钟,我把侄子救了出来,他只是受了皮外伤。”
卯勇说,刨土的过程中,他的手指出血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把人救出来。救出侄子后,我看了一下周围,都是黄土,我还喊了几声‘有没有人’,等了一会儿没人回答,我们就赶紧撤出去了。当时,救援人员已经赶到现场,因为怕有危险,也让我们赶紧出去。”
此次山体滑坡,卯勇家没人受伤,也无人失联。堂弟家距离他家大概50米,被困的人已经救出,他大伯家也在自家房屋所在的那块幸运的绿色“孤岛”上,房子都完好无损。“但滑坡发生后,我们暂时还不能回家,现在住在安置帐篷里。”
文/本报记者 张雅 戴幼卿 刘艺龙 统筹/蒋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