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卫报》3月4日文章,原题:随着“锈带”城市发展平缓,中国进入不熟悉地带
上海新天地因修旧如旧的创新实践被誉为中国城市发展的典范。如今,哈尔滨极具历史感的道外区也被选中进行类似的试点开发。
不过,哈尔滨面临一个主要障碍:最优秀的学生为了更高的薪水纷纷离开这座城市。2016年,东三省地区只有不到50%的大学毕业生选择留在本地就业,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5%。在哈工大,只有3%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留下来。“我大多数离开的朋友都没有再回来”,叶说道。叶想当中学教师,在哈尔滨,她能拿到的月薪只有3000元,而在深圳的同等学校,月薪高达一万多元。
如何使老工业城市重新焕发新的活力,这对哈尔滨和中国来说,都是一个重要课题。事实上,这座城市与西方许多后工业城市所面临的情况很相似,比如英国北部城市纽卡斯尔和美国城市底特律。“但是,哈尔滨的情况和底特律又不完全相同。底特律的人口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急剧减少。相比而言,哈尔滨现在的人口仍在增长。”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任雪飞说道,“底特律的城市总体规划是缩小城市规模,使之成为一座新城。而哈尔滨则希望城市越来越大。与其说哈尔滨是一座衰落的城市,不如说它是一座正在奋力追赶的城市。”
李钢是一位来自哈尔滨的独立音乐制作人,他对哈尔滨的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充满信心。自从5年前以大学新生的身份踏入哈尔滨,李见证了独立音乐表演在哈尔滨从无到有的全过程。这5年间,演出票价也从10元涨到100元。“这两年,我的很多朋友不再执念于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成就一番事业。他们中有很多人选择回到哈尔滨创业。”李说道。“也许我将来会离开这座城市,但在哈尔滨以外的其他地方,啤酒的味道可能不如这里香醇,大米的口感也不再如这般软糯。”(作者yi-ling liu,胡建坤译)